在間接ELISA實驗中,一抗和二抗的最佳稀釋比例并沒有固定標準,而是需要根據抗體的特異性、效價、來源(如單克隆或多克隆)、實驗目的(定性或定量)以及樣本類型通過預實驗確定。以下內容將提供基于常規實驗場景的參考范圍、核心影響因素及優化方法,幫助快速確定合適的稀釋比例。
一、一抗稀釋比例的常規范圍
一般推薦的一抗起始稀釋比例為1:100至1:1000,具體需結合抗體說明書進行調整。對于高豐度抗原(如血清IgG),可考慮使用1:200至1:500,而對于低豐度抗原(如細胞因子),則建議稀釋比例在1:50至1:100之間。
優化方法包括使用棋盤滴定法,通過梯度稀釋(例如1:50、1:100、1:200等)進行測試,選擇強陽性樣本的OD值接近0.8,并確保陰性樣本的OD值小于0.1。建議在預實驗中,如果說明書推薦的稀釋比例為1:200,測試系列稀釋范圍從1:50到1:500均是值得嘗試的策略。
二、二抗稀釋比例的常規范圍
對于酶標記的二抗,常見的稀釋比例一般為1:5000至1:10000,而熒光標記的二抗通常在1:200至1:2000之間。需要強調的是,二抗的標記物類型(如HRP或AP)以及檢測系統的靈敏度對結果有重要影響。
在優化過程中,可以通過間接法測定抗體時,利用酶標二抗的工作濃度繪制A值曲線(如1:1600)來確認。要避免過度稀釋帶來的信號不足,或稀釋不足引起的高背景問題。
三、樣本稀釋注意事項
對于高濃度樣本(例如血清),建議進行預稀釋(1:100–1:500),以避免出現鉤狀效應。采用梯度稀釋法(如先稀釋10倍再20倍)可以減少誤差。
在抗體選擇方面,一抗需與樣本的種屬匹配(如大鼠樣本應避免使用鼠源抗體),而二抗必須與一抗的宿主種屬相匹配(例如,抗兔的二抗用于兔源一抗)。
四、快速優化最佳稀釋比例的方法
建議通過預實驗以“棋盤式預實驗”同時驗證一抗和二抗的組合稀釋比例,從而高效地篩選出最佳條件,步驟如下:
- 固定抗原的包被濃度,按照之前確定的最佳濃度包被96孔板(如5μg/mL),封閉后備用。
- 設置一抗稀釋梯度:在橫排設置3–4個梯度(如1:2000、1:5000、1:8000、1:10000),每孔加入100μL稀釋后的一抗,室溫孵育1–2小時,然后洗板。
- 設置二抗稀釋梯度:在豎排設置3–4個梯度(如1:3000、1:5000、1:8000),每孔加入100μL稀釋后的二抗,同樣在室溫下孵育1–2小時,之后洗板。
- 顯色與讀數:添加TMB底物顯色15–30分鐘后終止,并測量450nm的吸光度(OD值)。
- 篩選標準為:選擇“陽性孔OD值≥0.10(信號充足)、陰性孔OD值≤0.02(背景低)、陽性/陰性OD比值(P/N)≥5”的一抗與二抗組合,即為最佳稀釋比例。
在此過程中,您可以結合新葡萄8883官網AMG的相關產品,以確保獲得最佳實驗結果。強烈建議通過預實驗來確定最佳稀釋比例,并參考試劑盒的標準曲線范圍(如OD值12附近)進行調節。